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实施,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在医院端的服务面临价值重构。在“两票制”政策的趋势背景下,流通环节将被压缩,传统的多级分销模式将被取代,流通环节的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将成为趋势。集中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使产品终端价格大幅下降,流通环节利润空间亦随之大幅压缩,集中带量采购中标产品价格的下降及利润的降低将对业内企业的收入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医用耗材 SPD管理模式的雏形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戈登.弗利森医生针对医院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危机,提出了“物资购入、灭菌消毒产品等医院流通产品的供给管理和一体化构想计划”。
医用耗材管理模式是在供应链一体化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它是以保证院内医用耗材质量安全、满足临床需求为宗旨,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环节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强化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部门的全程监管,协调外部与内部需求为主导,对全院医用耗材在院内的供应、加工、配送等环节的集中管理模式。在医用耗材管理中,SPD模式通过联动医用耗材内外供应链上的核心成员,对医用耗材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管理效能的提高。
受行业政策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的集中带量采购、“两票制”、耗材零加成及临床专项整治等政策逐步落实,产业上下游更加重视成本的管控和效率的提升,加速推动流通行业渠道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趋势发展。因符合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方向,可提高医疗机构运营效率,医疗器械 SPD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应用。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的《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SPD市场分析报告》,从 2019 年到 2021 年,中国开展的 SPD项目从 32 个迅速增长到488 个,年复合增长 140%,截至 2021 年,开展医疗器械 SPD项目的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 79%;医院类别主要以综合性医院为主,占比达 85%。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0 年末,我国共有 11,870 家公立医院,按照此市场存量推算,目前我国医疗器械 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约 4%,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1)高值医疗器械市场容量逐渐扩大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629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高值医疗器械使用最多的三级医疗机构中,2020 年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 84.3%,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65.1%,在此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对城乡居民医保形成有效补充,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患者个人自付比例持续降低。
医保制度体系的完善消除了人民群众追求更高水平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的后顾之忧,为高值医疗器械等治疗效果好、但价格较高的优质医疗服务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高值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扩大。
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及人口结构的改变扩大了对高值医疗器械的需求,需求端的释放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的应用逐年提高,为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老龄化人口占比的增加将直接刺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持续性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2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从 12,795 万人增至 19,487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从 8.9%上升到 13.5%,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复合增长速度 7.26%。
按联合国《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对老龄化社会的分级标准,我国即将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 2035 年以前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心血管、骨科、神经科等疾病的患病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心血管、骨科和神经科等均是高值医疗器械应用的主要科室。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将刺激高值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2)政策推动行业扁平化和集中化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中既往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予以治理,规范行业运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两票制”、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背景下,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精简,利润空间压缩,上游生产厂商寻求降低销售及渠道管理的成本,倾向于选择服务覆盖范围广泛的大型器械流通商对销售及渠道进行集中化管理。
同时,耗材零加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政策背景下,终端医院控制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的诉求愈加强烈,终端医院也更倾向于遴选产品线丰富、管理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流通企业集中供应其所需的医用耗材。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医疗器械流通行业趋向扁平化和集中化发展,有助于行业整体效能的提升,并为行业头部企业的高速发展打开空间。
3)适应医疗机构管理需求,符合国家医改政策发展方向
随着 DRGs/DIP 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以及公立医院医疗器械“零加成”政策的实施,如何持续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运营中的损耗成为全国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公立医疗机构控费增效的诉求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顺应国家政策、满足医院精益管理需求的 SPD 模式兴起,成为医院物资后勤保障服务市场中的新生力量。
1)经营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与世界大型器械流通企业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流通企业集中度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有限,耗材流通的流程管理及规范不严格,行业整体效率及效益低。行业数字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行业从业人员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业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经验水平仍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运营成本高、资金需求大
高值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对配送的时效性、安全性和服务的专业性都有较高要求,其品种多、规格杂、个性化需求差异大的特性增加了配送时效性、安全性和服务专业性的难度,耗材流通企业需广泛布局仓储配送网络、配置高效的信息系统和大量储备人才,仓库、配送渠道与数字化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量备货和人力资源等多个环节均增加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
从业务属性上看,高值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融资难度相对较大,资金瓶颈对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耗材零加成和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的实施,终端医疗机构控费增效的诉求愈发强烈,传统的医疗器械多级经销模式中,终端医院需管理向医院供货的众多流通商,管理效果差、成本高,整体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终端医院提质增效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终端医院开始精简合作流通商的数量,寻求医疗器械的集中配送,即少数几家流通商为医院供应全院所需的器械产品。
此外,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限定纳入供应目录的相同或相似功能医用耗材供应企业数量。大型医院对所需器械、试剂施行集中采购与配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地区实施供应商遴选和器械的集中配送,如深圳出台的相关规定要求同类同质产品目录的供应商不超过 5 家;
珠海市 2018 年度普通耗材和检验试剂的集中配送由 3 家流通企业负责;山东省齐鲁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等多家医院实施全院、单科室或多科室耗材打包集中配送。终端医疗机构的器械集中配送和供应商遴选制度进一步加速了医用耗材流通行业的集中。
另一方面,集中带量采购及“两票制”等政策简化了医疗器械的流通环节,压缩了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传统多级经销的流通层级逐渐趋于扁平化,器械流通行业整体向集中化发展,上游生产厂商倾向寻求终端服务范围广、实力雄厚的大型器械流通商合作,通过销售和渠道的集约化运营降低其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此背景下,拥有广泛市场覆盖、高效管理能力和高质量服务的规模型器械流通企业将受益于行业集中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其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利用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降低产业链整体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能。
医用耗材品种和规格繁多,传统人工管理方式管理难度大,错误率高,管理效率低下,产业链上下游面临诸多管理难点,例如在传统模式下,生产厂商对下游经销商、终端医院的器械使用情况掌控程度低,下游的产品库存、使用信息反馈慢,生产厂商对渠道和市场的控制力差。
同时,因高值医疗器械并无统一标准,产品从厂商生产至终端医院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数据收集困难,数据质量低、数量少,监管机构对高值医疗器械的监管难度大,无法满足医疗器械流通全程可追溯的监管要求。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理念在器械流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帮助实现了医疗器械的精益化和可追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管理,上游生产厂商可及时了解下游流通环节中的产品库存、终端医院的使用情况等,帮助生产厂商及时调整市场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可帮助经销商降低库存压力和采购成本。
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信息系统的使用可提高分拣、配送的速度和准确性,配送全程的物流信息可视、可控,减少了配送产品丢失的情况。此外,信息化的管理可实现医疗器械从生产厂商至终端医院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提升流通环节中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帮助监管机构实现对医疗器械流通的有效监管。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呈现逐步集中的趋势。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嘉事堂、国科恒泰等均为国内医疗器械流通行业领先企业,其中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嘉事堂均为药械综合型的流通企业,国科恒泰与建发致新为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流通企业。
国药控股成立于 2003 年,2009 年 9 月在香港上市(1099.HK)。国药控股现已成为中国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医疗器械龙头分销商和零售商。2018 年国药控股收购国药集团旗下医疗器械分销业务,并将下属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全部整合进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国药控股拥有超过 150 个医疗器械物流网点,总面积达 30 万平方米,其业务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区、335 个地级市。以医疗器械贸易流通为基础,国药控股还提供医疗器械综合服务,建设医疗器械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打造行业标准。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07.HK)于 1996 年由原医药管理局改制而成,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的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最大的进口药品服务平台。上海医药分销网络覆盖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 24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 3.2 万家,零售网络分布在全国 16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零售药房总数超过 2,000 家。
医疗器械板块已成为上海医药增长新引擎,2021 年,上海医药累计引进超过 8,000个新产品,同时上海医药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挑选不同品类中的龙头供应商作为目标进行业务合作,梳理品种资源,加大与药物业务的协同效应。
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320.HK)于 2007 年在香港正式成立,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医药公司,位列行业前三,主要从事医药研发、制造、分销及零售等业务。
华润医药是中国领先的医药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华润医药大力推进医疗器械分销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已在 17 个省份建立独立医疗器械公司,聚焦专业产品线发展和服务模式打造,重点发展介入、IVD 诊断试剂、骨科、设备、综合耗材等产品线。
九州通成立于 1985 年,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分销与供应链服务、总代总销与工业自产、数字零售、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医疗健康与技术增值服务。2010 年 11 月,九州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600998.SH)。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已覆盖 1.15 万家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客户,17.76 万家连锁及单体药店客户,17.47 万家基层及民营医疗机构客户。器械业务方面,九州通经营 307 个品规的高值医用耗材及 IVD 产品。
国科恒泰成立于 2013 年,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分销和直销业务,并提供仓储物流配送、流通渠道管理、流通过程信息管理以及医院 SPD 运营管理等专业服务。国科恒泰目前已与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雅培、史赛克等 110 多家全球知名器械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获得近 200 条授权产品线。国科恒泰业务覆盖全国,在全国 29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拥有近百个仓储点,可支持 2 小时内覆盖全国 80%以上三甲医院的配送需求。
嘉事堂成立于 1997 年,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下属企业。1998 年确定医药经营为其主营业务,经多年发展于 2010 年 8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002462.SZ)。嘉事堂的主营业务包括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产品,为二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连锁零售终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2011 年,嘉事堂开始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业务,主要销售心内、外周、神经科、骨科、设备、消化科、体外诊断试剂等23 大类产品。平台业务品牌涉及美敦力、微创集团、雅培等。
---- 行业方案 | 推荐 ----
文章来源:普华有策咨询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专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搭建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搭建一站式供应链系统服务平台闭环体系,实现供应商系统服务平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与平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