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巨头抢滩智能汽车新技术,不管谁将主导万亿智能汽车市场,模切都将在汽车部品加工上大有可为。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
汽车电子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由于导入期、技术更新、以及需求状况的差异导致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各异。从发展阶段来看,以仪器仪表、被动安全装置以及悬架控制系统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处于后成熟期。而以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池电源管理系统(MBS)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是现阶段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电子细分行业。
1、安全与舒适需求不断推升智能化需求
人们对汽车安全、舒适度、节能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这种需求满足绝大部分需要相应的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如今汽车产业60~70%的技术创新都是由汽车电子技术推动的。需求的提升、政策的激励、以及整车厂商间的差异化竞争,持续推升全球汽车电子成为万亿级市场。
对安全的追求催生了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舒适的需求催生了车载娱乐和车载通讯等系统的迅速成长。从全球来看,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整体上是一个由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地区逐步渗透的进程。
2、节能环保需求推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
技术替代产业化正在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近些年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以Tesla,宝马i系列和比亚迪秦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的成功推出,已经可以实现对传统主流汽车的产业化替代。
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主旋律。新能源汽车符合节能环保的时代趋势,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其发展,在税收、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上给予各种支持。新能源汽车也一直被中国政府大力扶植,其对于中国的意义更重大,不仅减少空气污染,更能缓解中国对海外石油的高度依赖。
汽车电子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价值占比高达47%,远高于传统汽车20%左右的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将推升汽车电子产业的景气度。
3、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关键部分
车联网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元器件和芯片生产企业,中游的汽车厂商、设备厂商和软件平台开发商,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
先进传感器厂商:开发和供应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包括激光测距系统、红外摄像,以及雷达(厘米波、毫米波、超声波)等。
汽车电子供应商:能够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集成供应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如博世、德尔福、电装等。
4、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时期
在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共同推升下,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例不断提升。全球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例将由2012年的25%(中国为18%)上升到2020年的50%,带动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倍增(考虑整车增速,到2020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增长1.5倍,中国市场将增长3-4倍)。
201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远高于全球汽车销量的增速3%左右的水平,预计未来年均增速维持在10%左右。201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0%,未来将维持17-20%的成长速度。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研究报告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1800万辆汽车拥有部分无人驾驶功能,1200万辆汽车成为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易观智库此前预计,中国智能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如果考虑到庞大的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元。
1、整车市场增速高于全球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12年产量达2000万辆,过去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21%;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已经快速提升到23%。IHS预测中国的汽车销量在2020年将增长至3000万辆,GAGR达到6%以上,远高于全球3%的增速水平。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以及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汽车整车市场增速保持着高于全球水平的态势。2011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为54辆,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千人400~500辆的水平,与14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国际汽车电子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由于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以及劳动力和工程师红利,吸引了国际整车企业来华设立合资公司,也吸引了配套汽车电子产业将产能转移至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正在经历消费电子产业类似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
据统计,世界1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70%在中国设厂,对中国投资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我国本土汽车电子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技术水平也已有很大提升,依托我国制造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国际汽车电子产业链。
1、汽车电子行业进入门槛高
汽车电子从属于汽车零配件产业,上游为原材料与部分零部件,下游为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
技术壁垒高。由于与安全性直接相关,汽车电子对元器件的要求苛刻。汽车电子要求在承受高温,高压,震动和有水等环境条件下仍能保证高精度和准度,技术门槛高。行业内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也逼迫厂商提高汽车电子产品质量的门槛。
大客户供应链进入壁垒高。只有通过国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零部件企业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具备供应商基本资格。认证程序庞杂,认证周期漫长。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10余项认证流程,认证周期一般最短需18个月。此外,即使拿到资格,也只能等待新品产业链的机会。
2、国际巨头占垄断地位
全球汽车电子行业被国际寡头垄断,2012年全球前10大汽车电子供应商的市占率已经达到70%;国外汽车电子产业起步较早,依托本国汽车巨头进行全球扩张,产业化优势明显,国内汽车电子作为后发市场,与国外巨头差距较大。
以汽车半导体市场为例,2013年市场规模267亿美元,该领域全球前十大厂商总营收高达163亿美元,占全球的61%。全球汽车电子巨头博世2013年营收464亿欧元,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厂商航盛电子的同期营收约5亿欧元,仅为博世的1%,差距巨大。
3、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竞争态势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高端产品基本被海外汽车电子巨头所垄断,在相对低端产品领域,由于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口,但是竞争相对激烈。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发展空间广阔。而随着汽车整体电子化程度的提升,未来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而对于电子企业来说,旧周期走向末路,往往意味着新周期即将开启,后智能手机时代已经悄悄到来。
车作为兼具场景与移动特点的终端,在能源革命和智能化的驱动下将有望接力智能手机,成为新型计算平台。同时,科技企业的加入使得汽车电子供应链也趋于开放,为大陆新兴的汽车电子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陆电子行业是典型的加速赶超型经济,借助于智能手机时代的产业转移以及参与全球分工实现快速发展。从当前时点来看,大陆电子企业已在多个消费电子细分领域(如声学、触控等)实现对台湾的追赶或赶超。
未来在汽车电子领域,一方面随着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和模组化以及整车厂降低成本的诉求增强,另一方面以特斯拉为首的科技企业的加入,国内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企业有望实现横向拓展,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子化这一新的产业周期。大陆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机遇,有望通过在这一新的产业周期中的发展,实现赶超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则采用了纯电动汽车方案,不仅驾驶体验可与传统豪车匹敌,纯电动的特点更有利于特斯拉实现汽车智能化。
特斯拉在汽车领域引发的冲击效应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苹果在发布iPhone后对传统手机产业的冲击,同样借助于优质的产品体验和巨大的创新能力,特斯拉有望在未来独占智能汽车时代鳌头。如同iPhone的出现对产业链带来的变革一样,特斯拉也将改写汽车产业链的格局,已经进入或通过特斯拉认证的公司将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相关厂商也有望受益于特斯拉带来的智能汽车新产品周期,快速成长。
1、阻尼铝箔胶带模切品,电气胶带模切品,泡棉胶带密封件粘接品
2、后视镜镜座结构粘接胶带之模切品
3、专门部位吸音材料之模切品
4、车内显示器LCD、VCD、DVD用之模切品,用于车内部件转移胶带之模切品,各种内饰件粘合用之胶带模切品
5、保护缓冲材料之模切品,车顶结构密封胶带等材料之模切品
* 安装的产品:利用双面胶带、泡棉胶带、转移胶带、可抗增塑剂的双重稳定胶带,可减少雾气的胶带,经过分割、模切可用在汽车零件上。如:仪器盘、灯壳、装饰物等、实质安装更快速、简单、准确。
* 降噪及减震:在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塑料件与塑料件之间、金属件与金属件之间、贴上用泡棉、毛毯、防刮擦的纺织品等制成的模切产品、以起到降噪减震的作用。
* 内饰及缓冲:各种氯丁橡胶、泡棉以及硅胶材料,通过精密模切后,用在装饰件、车门及顶棚等部位。
6、其他的应用:车标的安装,抗高温喷涂遮蔽纸,挡水膜,透气膜,车灯密封件,安全气囊的密封,扬声器盖,临时性保护胆等。
基于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竞争格局,对外并购,快速获取技术并进入海外汽车产业链,实现快速成长,是实现高成长的捷径;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是很好的切入口;通过合资合作获取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也是很好的选择;掌握关键技术,目前立足民族品牌,未来有望切入合资车型的公司,值得期待!
我们看好大陆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机遇,有望通过在这一新的产业周期中的发展,实现赶超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文章来源:科创行业研究;
编辑:数商云(微信公众号名称:“数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