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是指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及其下属各级供销合作社(供销社)主导建设的,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整合农业生产、供应、销售全链条资源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模式,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供销社作为中国农村流通领域的重要组织,长期以来承担着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日用品销售等职能。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供销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供应链管理高效化、销售渠道多元化,推动供销社从传统流通企业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
供销社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农村重要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农资供应(化肥、农药、种子等)
农产品收购与销售(粮食、果蔬、特产等)
日用品流通(农村超市、便利店)
农村金融服务(小额贷款、保险代理)
然而,传统供销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农民收益不稳定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销社作为农村流通主渠道,亟需升级其服务模式。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解决传统供销模式的痛点。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提出加快农村电商和智慧农业发展。
《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建设数字化供销网络,推动“供产销”一体化。
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如浙江、山东、四川等地)支持供销社建设智慧农资、农产品溯源、农村电商等平台。
智能农资供应: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农户需求,提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服务。
农业技术服务:联合农业专家,提供在线咨询、病虫害诊断、种植指导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物联网(IoT)应用:在农田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辅助科学种植。
数字化仓储管理:利用RFID、条形码等技术,实现农产品入库、存储、出库的智能化管理。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和运输网络,减少生鲜产品损耗。
供应链金融:联合银行、保险机构,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供应链融资、信用保险等服务。
供销社电商平台:整合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资源,同时自建“供销e家”等直销渠道,帮助农产品上行。
直播带货与新媒体营销:培训农民主播,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
品牌化运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大数据平台:收集生产、流通、消费数据,为政府、企业和农户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预警。
供应链金融:基于交易数据,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
区块链溯源: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增强消费者信任。
传统供销模式分散,而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打通了生产、供应、销售全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仓储、高效流通,推动农业现代化。
平台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中间商赚差价,帮助农民获得更高收益,同时提供金融、技术、销售支持。
通过农村电商、品牌建设、物流优化,激活农村经济,带动就业、创业和产业升级。
功能:整合全省供销社资源,提供农资电商、农产品撮合交易、冷链物流等服务。
成效:2023年帮助浙江农户销售农产品超50亿元,降低流通成本15%。
功能:聚焦蔬菜、水果产业,提供订单农业、冷链配送、社区团购等服务。
成效:2024年覆盖山东16个地市,带动10万农户增收。
功能:专门销售832个国家级脱贫县的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成效:截至2024年,平台入驻供应商超3万家,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AI农业: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种植方案。
元宇宙+农业:探索虚拟农场、数字孪生技术。
推动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减少地方保护主义。
借助“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并引进优质进口农资。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是传统供销社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手段,优化农业产业链,提升农民收益,助力乡村振兴。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平台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商云业务协同与智能化电商解决方案, 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管理
--------
SCM系统 / SRM系统/ 采购商城系统 / DMS渠道商 / 经销商管理 / 订货平台
B2B / S2B2B / S2B2C / B2B2B / B2B2C /B2C/ 多租户 / 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