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搭建是指以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为核心,整合农业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生产端(农民/农业企业)、供应端(农资供应商)、销售端(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高效衔接,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该平台通常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涵盖农产品生产管理、农资供应、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功能模块,旨在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流通效率低、产销对接不畅、农民收益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供销社转型升级,强化其在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商等领域的核心作用。例如: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015) 提出供销社要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 强调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
《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 明确要求供销社建设“数字供销”体系,推动产供销一体化。
传统农业产业链存在以下痛点:
生产端:农户分散经营,缺乏市场信息,种植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
供应端:农资(种子、化肥、农药等)采购渠道分散,价格不透明,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农业生产。
销售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中间商压价,农民收益低;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卖难买贵”。
物流端:农村冷链物流不完善,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帮助农民增收,同时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通常采用“1+N”模式,即1个综合服务平台 + N个业务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核心模块:
智慧农业管理:利用物联网(IoT)技术监测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提供精准种植建议。
订单农业:与下游采购商(商超、电商平台)签订预售协议,指导农户按需生产,降低市场风险。
农业技术服务:提供在线专家咨询、农技培训、病虫害防治指导等。
农资电商:整合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供应商,提供线上采购服务,降低农户采购成本。
溯源管理: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农资质量可追溯,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供应链金融:为农资经销商提供供应链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智能仓储:建设数字化仓库,实现库存自动化管理,提高周转效率。
冷链物流:针对生鲜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类等),提供低温运输和储存服务,减少损耗。
统仓共配:整合县域物流资源,优化配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
B2B/B2C电商:搭建线上交易平台,连接农户、合作社、批发商、零售商及终端消费者。
直播带货:利用短视频、直播电商(如抖音、快手)推广特色农产品。
社区团购:与城市社区合作,开展农产品直供,减少中间环节。
供应链金融:基于交易数据为农户、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
信用体系: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结合大数据评估贷款风险。
政策性金融支持:对接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资源。
价格监测:实时跟踪农产品市场价格,指导农户合理定价。
供需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计划。
质量追溯: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保障食品安全。
由地方政府牵头,供销社联合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共同建设。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供销社负责具体运营。
供销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统一生产、采购、销售。
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合作社负责具体执行。
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为农户、合作社提供低成本数字化工具。
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市场需求预测,优化供应链管理。
全国性农村电商平台,覆盖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提供农资供应、物流配送等服务。
结合政府采购与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户对接政府、企业采购需求。
供销社联合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解决农户融资难题。
农村数字化基础薄弱,部分农户对平台接受度低。
物流成本高,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仍不完善。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加强区块链等技术应用。
AI+大数据驱动:更精准的市场预测和智能决策。
区块链溯源普及:提升农产品信任度。
绿色农业整合:推动可持续农业生产。
跨境农产品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产业链,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产销脱节、流通效率低等问题。未来,随着5G、AI、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该平台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数商云业务协同与智能化电商解决方案, 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管理
--------
SCM系统 / SRM系统/ 采购商城系统 / DMS渠道商 / 经销商管理 / 订货平台
B2B / S2B2B / S2B2C / B2B2B / B2B2C /B2C/ 多租户 / 跨境电商